中文 | English | 其他语言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网站管理
 
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过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30   访问次数:3062

简介

1999年,华东理工大学批准建设资源过程工程研究所;2007年,教育部批准建设资源过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9年,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它是中国高校第一家专门从事无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重要的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基地。


研究方向

工程中心聚焦国家无机战略性矿产资源、特别是盐湖钾、锂、溴战略资源绿色高效开发以及流程工业高COD高盐废水、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于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针对资源高效及循环利用特色产业链的基础、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通过自主研发、国际合作、产学研结合等多种途径,系统地开展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中心建设聚焦建设五个方向:

卤水复杂物质体系先进分离技术:系统研究分离工程理论与计算流体力学,开发先进吸附分离材料与装备、反应结晶理论与装备、先进萃取理论与装备、浮选分离技术、水力旋流分离技术等单元核心技术;系统开发钾、锂、硼、溴先进分离技术与装备。

工业废水及固废资源化技术:系统研究钾锂战略资源开发过程中尾矿的无害化胶凝充填回采,水氯镁石、锂辉石、明矾石尾渣等典型工业废物转化消纳利用技术,退役锂离子电池梯级利用与再循环技术,高盐高COD工业废水处理及有价元素资源化利用。

无机功能材料制备与材料化学:系统研究电池材料、新型吸附材料、膜分离材料、高纯镁砂、电极石墨、无机晶须、阻燃材料等高附加值、精细无机功能材料制备技术与材料化学理论研究。

轻金属电化学制备与熔盐化学:系统研究高温电化学理论、熔盐储能技术与材料,开发大电流、低能耗、近零排放金属镁、金属锂、核级钠、锂合金等电解制备技术,形成绿色轻金属电化学冶炼工艺。

工程放大与技术转移:建立多个中试试验基地,联手工程设计公司,针对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单元操作和工艺流程,进行过程模拟、设备放大、技术集成和工程设计,最终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业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切实推动我国资源领域开发的科技进步。


研究队伍

中心凝聚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团队凝聚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老中青相结合的高层次科研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5人,17人具有博士学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00余人。中心研究人员的专业结构与教育背景主要分布在化工、环境、能源、冶金等领域,并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形成一流的资源过程工程化技术创新开发与系统集成队伍和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资源(盐湖)加工业的技术进步。


研究平台

中心建设了反应结晶热力学与动力学、熔盐电解制备轻金属、吸附材料制备合成、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废水生物处理、膜功能材料制备、工程流体力学、电化学分析测试等实验平台和1个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

中心现有各类大型分析仪器与设备60余台,包括矿物参数自动定量分析系统(MLA20万倍)、三维流场测试仪(V3V)、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在线结晶监测系统(Pixact PCM)、固体表面zeta电位测试仪、高温旋转流变仪(EC-Twist 502)、X荧光光谱仪(XRF)、高精度磁悬浮天平(Rubotherm)、扫描电镜(SEMQuanta 250)、气质联用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马尔文粒度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双主机离子色谱仪、全自动实验室合成反应器(LabMax)、四区间全自动平行热力学参数测定仪等大型分析仪器。超算集群平台拥有10CPU节点、3GPU,配置了商业计算软件12套,涵盖化工过程模拟、流体力学、热力学、分子动力学计算、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深度学习等领域。中心实验研究条件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葡萄牙、荷兰、智利、泰国等国内外专家一致高度认可。

中心在多家大型龙头企业建立了中试试验基地,包括: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龙佰襄阳钛业有限公司、江西省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试基地、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涵盖钾、锂、钛、溴、磷、页岩气等国家战略资源及海水淡化领域,为实验室技术走向产业化应用搭建了中试桥梁。


科技成果

中心聚焦行业关键技术难题,依托各类各级项目深入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工程实施和验证,形成系统关键技术并在重点区域推广应用,取得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持续促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部分关键技术对行业发展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社会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中心在战略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等领域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企业委托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0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申请或授权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近200件,发表SCIEI等高水平研究论文500余篇,积累了丰富的研究与开发经验。

中心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所研发的浮选、脱钙和冷结晶等钾肥生产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支撑了有力地中国钾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年产钾肥达500万吨,占全国氯化钾总产量的60%,助力我国钾肥工业实现里程碑式发展。在中南半岛建成年产44万吨氯化钾、60万吨工业氯化钠、80万吨真空盐的固体岩盐矿资源利用工程,助力东南亚固体钾盐矿资源开发,对国家钾肥工业“走出去”战略形成重要支撑。与江西赣锋锂业合作开发的“高比能电池专用金属锂负极及核心原料成套制备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高COD卤水连续化综合联产制备电池级氯化锂、电池级金属锂及锂带等高纯锂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外锂业巨头长期垄断我国高端锂产品的局面。无溶损型铝系锂吸附剂整套制备技术实现总价2000万元人民币的专利技术转让。开发了以“脱硬软化--二次淡化”为核心的浓海水综合利用新工艺,形成钠(液体盐、再制盐)、镁(碳酸镁、镁系阻燃剂等)、钙(碳酸钙、硫酸钙)、溴素等有价元素整体利用系统,为推进大型浓海水梯级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研究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四川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建成了国内首套出水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结晶盐符合工业盐标准的页岩气压返液全流程处理工程(1500/天),建成了川东气田天然气净化高盐废水零排放工程(1200/天),建成了高含硫气田采出水提锂中试装置、煤化工高盐废水分质结晶零排放中试装置等。中心科技成果转移推广辐射到中国青海、西藏、宁夏、贵州、云南、四川、山东、江西、河北等地的重要产业基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老挝、泰国、阿根廷等国家的钾、锂、溴、钠资源开发,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行业影响。


网页发布时间: 2023-05-30